《笑慰人生》 第九章 晚晴

第九章    晚 晴

一    病中佳话
二    科技使者
三    实现心愿
四    情深谊长
五    电子世家



        五        电子世家

        每当罗晋从美国回来,罗沛霖一家人便得以团聚。罗晋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才念了几年
小学,举着小红本本度过了初中生活,就被分配到街道工厂里。在那里做电工,因为劳动好,
做到维修车间副主任。他经过刻苦学习,考取了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无线电研究所研制仪
器。1985年去了父亲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以后便在坦诺尔科研公司,
一家很有特色的企业,从事电子系统和集成电路的研制工作。他已取得“骨干科学家”的职
务级别,常回国内交流技术。有个男孩罗洵,已经是小学生了 。
        罗昕是一个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电子学专才。在四川青川工作几年以后,去南京做了几
年电视应用工作。他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程师,仍然从事电子技术与应用的研
制工作。他的爱人王衍英,在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当工程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学兽医,
小女儿入大学选的是电子工程专业。
        罗晏在宝鸡蔡家坡大功率电子管厂结了婚,成为一个真空高压开关制造工艺的开拓者。
她也回到了北京,进入北师大的低能物理研究所,从事离子注入和半导体材料物理实验的研
究。她的爱人在北京市电视研究所负责计量工作。
        罗沛霖看着几个已经成才的孩子,禁不住涌出一股欣慰之情。他说:
        “也许因为你们的爷爷曾是我国最早的电报生,后来又当了北京电话局长,我才在少年
时代作为无线电爱好者,并有幸进了上海交大学习电机工程,这决定了我一生的专业。”
        罗昕、罗宴、罗晋听后,都笑了,不约而同地说:
        “也许因为我们的爸爸是无线电工程师,我国电子工业管理部门的高级专家,我们才从
小就爱好这一事业,决定了我们一生的专业。”
        “气人。”杨敏如笑了说,“你们都跟爸爸学,就是不跟妈妈学。连你们的孩子,也都
爱好无线电了。”
        罗昕的女儿、罗晏的儿子,这时赶紧亲切地叫着奶奶,说着安慰的话:
        “我们爱好无线电,可是我们也喜欢文学,喜欢诗词呀!”
        一家人都爽朗地笑了起来。罗沛霖说:
        “当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时,就听人说,人应当有一个理想。但是,作为一个经历了
旧社会灾难岁月的知识分子,我的理想只有经过曲折艰苦的道路才能实现。现在的青年是多
么幸福,有党指引道路,有良好的条件,应该更加珍视自己的一切。一切都要服从远大的目
标,这就是为祖国和人民多作贡献。对具体的专业、岗位应当有自己的设想,但是要通过实
践才能确定。它可是专一的,也可是分散的、变动的,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不管选择什么
专业,只要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理想的花朵就会向你开放。”
        “听,又是一篇说教。”杨敏如打趣地说。
        “这不是说教。”罗沛霖说,“这是具体国情,人生经验之谈。”
        “你也应该谈谈教训。”杨敏如也严肃起来,她是指过去的那些政治运动,她还记忆犹
新,不能忘记。
        “那是时代的局限。”罗沛霖说,“人们还是应该向前看,前景是光明的。”
        儿女们在家里不习惯对父母说好听的话,这一家人是很民主的。他们所走人生道路,不
知不觉间,却是以爸爸为榜样。当然,也尊敬妈妈,热爱妈妈。
        在这样一个电子世家里,杨敏如虽说是科盲,但丈夫是知音,孩子们是朋友,所以她从
不感到孤独。儿女们爱读书,而且阅读范围很广,对文学也很喜欢。她和罗沛霖年轻时就是
因为对人生的热爱,对诗词、音乐的爱好,开始走到一起来的。战火硝烟的考验,文化大革
命的经历,更增强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现在,罗沛霖也不断作些诗词,是有感而作,并不勉
强。当然,杨敏如也会帮他作些修改。杨敏如年轻时的词作,在文化大革命中烧掉了,仅个
别还能寻到。搁笔多年,晚年偶又作句,但她主要还是研究和讲绎唐宋词。她在电视台讲授
的唐宋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她的释析唐宋词的著作,也即将由出版社出版发行
了。
        一个电子世家,加上一位文学专家,这是一个团结友爱,彼此支持,又能各抒己见,平
等讨论一切的家庭。
        他们永远纪念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以自己的关心和劳动,支持这个家庭的慈爱的老人,
杨敏如的母亲,罗沛霖的岳母,孩子们的婆婆。她已于1992年,以九十六岁高龄去世。她的
照片被放大后装进镜框中,挂在了客厅的墙壁上,面容和善,眼光炯炯,她还在伴着儿女……
        回顾过去走过的路,罗沛霖的脚步,从来也没有偏离过时代前进的轨迹,他是和祖国迈
着同一步伐前进的。虽然年过八旬,但他的身体很好,精神也很好,他的心仍然是火热的,
他还要一如既往地继续走下去,走下去……身边有杨敏如相伴,他更是感到了生活中有一股
激情和力量,感到了人生的一种慰藉和美好。他们虽然都各有自己的事业,但每当疲劳的时
候,常常是一起听一听音乐。他们心爱的那些唱片,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全部被抄走了,但
是现在,他们又都收集和录制起来。而且更加丰富,他们已经收集了上千盘磁带,整齐有序
地摆放在罗沛霖自己打制的橱柜里。罗沛霖的木工技术,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已经在木工
师傅那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经过在干校的磨练,又有了显著的提高。家里的不少桌椅,都
出自罗沛霖之手,那别致的设计,精细的制作,每一件都堪称工艺珍品。
        罗沛霖和杨敏如听得次数最多的歌曲,还是那首寄托了他们青春倾慕爱恋之情的《只一
朵玫瑰花》,从罗沛霖在美国留学时制作,已经使用了近四十年的扩音机中传出,更加显示
出了这首歌曲的无比美妙……

1997年春天于北京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上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