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不断增添新事物,涉及范围不断扩展。这个趋向,
始终没有丝毫减弱。加之以计算机与通信的系统集成日益发展,电子技术的各个重要分支又
形成了若干专业。在三十年代,有关的主要书刊不过百种,现在则是成千累万。没有一个技
术人员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各个专业,因而出现了各方面专业专精的专家。但是在七八十年
代,还是需要有人高瞻远瞩,对电子技术作出覆盖全面的评论,以便指引方向。这在文化大
革命后重整科技发展的旗鼓之中,尤其有着迫切的要求。对于这个任务,罗沛霖又显示了他
的优势。他历任国家科委电子、无线电、计算机等专业组的领导成员。1974年,他以驻会主
要技术负责人身份,参加了电子专业规划组办公室召开的三结合规划座谈会。围绕这些工作,
他坚持不懈地了解新事物,吸取新知识,认真消化、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想到电子,信息与信号,这奇妙有趣的世界,罗沛霖就感到兴奋,进入一种忘我的境
界。有感于一些学术讨论的盛况,在一种情绪的激动下,他写下这样一首诗歌:
              
据说宇宙有一次大爆炸
                  
发生在成百亿年的远古时期
              
碎屑又重新组合起来了
                  
形成可数的又数不清的星系
              
又说是宇宙中存在着
                  
物质弥散的天空
              
还集结成一团团一块块
                  
结束混沌溟蒙
              
神话一般的
                  
美丽的科学遐想
              
给我们带来的知识
                  
是多么寥阔、灿烂和迷茫
              
然而眼前展现的是
                  
依然遗留有混乱的世界
              
里面却隐然地
                  
存在着规律、队列
              
物质的反过程是
                  
从无序再转向有序
              
认识的过程是
                  
反复地扩展和深入
              
在嘈杂的干扰中
                  
湮没着规律性、信息
              
人们要从干扰里面
                  
求索、确定、扬弃
              
人世间又重新地
                  
制造着信息的迷幻
              
把它们理出来、理出来
                  
促进客观世界改换
              
人们在世世代代里
                  
使出坚韧不拔的努力
              
在追寻、在追寻
                  
在无限的长河里追寻真理
              
我们探索着的手段
                  
不断地深入、扩张
              
奇迹般的是注定永增的熵
                  
被不断地吸收为更小的熵
              
来吧!来吧
                  
汇合在一起的巨大人群
              
在认真的讨论里出现
                  
亲切、和谐而热烈的气氛
              
我们带来四方的知识
                  
是多么地丰富和多样
              
让它们重新凝聚起来
                  
汇成汹涌奔放的大河长江
       
罗沛霖在美丽、奇妙、诗意的科学理想中,畅想着未来新的世纪,电子学的发展前景。
       
1982年,罗沛霖离开了行政管理的岗位,但却继续担任四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四机部改为电子工业部,他的这个职务仍然未变,直到1986年以后,才改任荣誉委员。这些
都不是行政管理性质的职务,只起咨询作用。摆脱了繁杂的行政事务,罗沛霖有了较多的时
间,对他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已经开始思考的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化产业革命的基本概念,
进行延伸和深入。他在中国电子学会第三届年会上,所作的《电子和现代信息作业九十九年》
的主旨报告,提出了“信息爆炸”,必将走向暂命名为“泛通播系统”的出现,粗略地勾画
了信息作业技术大发展的面貌。这实际上就是以后美国提出的“全国信息基础结构”,即俗
称的“信息高速公路”。罗沛霖还相继参加了“第三次浪潮”的讨论,新一代计算机与人工
智能的讨论,思维科学的讨论,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咨询工作,他的关
于新产业革命的观念逐步完整起来。
       
1990年3月,罗沛霖在为《中国电子报》写的《前景广阔的电子文化信息系统》中,明
确地把电子和文化运作紧密地联系起来。
       
1991年,他的论文《跨进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文化信息系统》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
完整地提出电子信息作业技术革命,是十七世纪产业革命中的技术革命的继续和大幅度的深
入或新阶段。这个技术革命不但使物质生产力倍增,而且正在使精神生产力倍增;明确指出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文化信息技术系统的前景概念,这是在印刷机出现以后,又一次同等
重要的文化信息作业技术革命。
       
1993年,罗沛霖为《经济与信息》杂志写了《跨三个世纪的文化产业革命》。在这篇文
章中,具体形成在文化运作发展史上有四个伟大里程碑的概念:语言形成体系、文字的出现、
基于印刷术的印刷机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
       
接着,罗沛霖连续写了《关于电子技术革命跨世纪时期的形势》、《科学技术环节的选
择》以及《产业革命、文化产业革命和消费电子》等论文。尤其他对文化产业革命与电子信
息技术关系问题的独到见解,更引起国际同行的注意。他的论文《电子:文化事业发展的革
命因素》,被国际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远程信息系统学术会议录用,
并安排罗沛霖在综合组作第一发言。为此,罗沛霖虽已年过八旬,却精神饱满地飞向太平洋
彼岸,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他的论文。
       
1995年,中国工程院召开第二次院士大会时,罗沛霖提出论文《对当代新产业革命的再
探讨》。在这篇论文中,他完整地陈述了对经济与生产领域和文化运作领域两个方面的作用,
在四个里程碑的概念基础上引出:中古以来文化产出的发展速度,超过物质产出发展速度,
但直至现在,在整个社会产出中,文化产出还是较少的“一半”。然而,在电子信息技术的
高速发展推动下,文化产出在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尽管物质产出永远是基本和第一义的,文
化产出的规模早晚要超过物质产出,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就这个创新性
的重要论点,《光明日报》理论版在1996年5月作了专访报道。
       
罗沛霖给报刊写文章,在大学讲课,为省市作学术报告,宣传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将是经
济发展的牵引力这一观点。
       
他说,在全面的信息化产业革命中,文化产业的革命占有巨大的分量,是信息化产业革
命深层次的内核。文化领域以电子技术为立足点的新产业革命,将形成一个先进的文化信息
技术系统。当这个系统实现时,人类将享受到难以想象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人们在任何
时候、任何方式下,都可以通过从巨型到便携的综合视听终端获得满意的服务。前景广阔的
电子文化信息系统将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说,先进的文化信息作业技术系统是产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由此而引发的文化生产即
文化产业,在社会生产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长,甚至成为社会生产中的主导产业。因为,当
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时,文化需求日益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文化属于消费,而消
费对于生产具有决定的意义。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互具先导作用,它有可能在将来的社会生
产中形成主导性的产业。因此,在信息化产业革命中,应当同时兼顾经济信息化和文化作业
电子化。
       
他说,信息高速公路是通讯、电视、计算机三大电子应用技术的融合,它宣告了新产业
革命正准备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当然,这个时期将首先在经济与科技领先的国家与地区出
现。从中国的现状看,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因而许多先进的技术设施在全国一下子实现还
很困难。但由点到面,由小范围到大范围,这是可能在近期起步的。中国要走的路还相当长,
应当做的是:从远处着眼,从近处用脑,从当前着手。文化产业不但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
设,而且还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
       
罗沛霖生动地向人们描述着,先进文化信息技术系统的服务项目:
       
各种文艺节目:这种节目可以是现场直播的,也可以是信息库存储下来供随时调用的。
可以不受节目表、频道数和时间的限制,有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绘画、书法。
可以是名演员、名演奏家某次历史上有名的演出。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电子剧场、电子音
乐厅、电子影院等的现场效果。
       
旅游参观节目:由艺术家、学者编制的名山大川、古迹遗址、纪念建筑的电视节目,它
配有按路径漫游的说明和景物的配音介绍,如同亲临其境。可以提供博物馆、画廊或是著名
的收藏场所的节目,也可以提供参观展览会或运动会的节目。这些节目可以是当时的,也可
以是过去的记录。
       
电子教育与远程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是业余的,而且还能代替相当部分的正规学校教育。
远程电视教育将是交互式的,即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师生讨论形式。课程种类繁多,有不
同的教材和教师,学生可以任选。课时也是灵活的,学生可以任定。这样就比现在的电视课
程要方便,有效许多倍。在将来经济高度发展,文化高度普及的条件下,人们可以终生都在
教育环境中。学习文化,发展文化,学习知识,扩大知识,将是人们终生的乐趣。
       
电子与远程的图书馆、档案馆、资料馆: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可以在行动中调阅各种
书籍,不受自己藏书的限制,甚至可以在边远地区向某一著名图书馆调阅图书。可以在屏幕
上阅看,也可以用自备的录像设施录存,或用家庭印刷设备印下来。需要参考档案资料,也
可以随时调阅。
       
电视会见: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会亲友,研讨交流、开会等,不需亲到而几乎与亲到一
样。逼真度、色彩、分辨率、实时性,都远比现在的可视电话好得多。
       
远程计算和本地计算及超高速计算机网络:计算、计算机传真、虚拟现实、机械智能作
业等,可以用与视听终端相结合的自备计算机实行。当自备计算机的容量不足时,可随时调
用别处的巨型计算站的计算能力。许多科学研究、技术发展与工程设计连同部分实验工作,
都可以足不出户。
       
文学、科技写作和美术、艺术创作: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绘图功能已经得到推广,大大加
快了写作的速度;乐谱、舞谱、戏剧、电影电视创作、绘画、雕塑、建筑造型等,都可先在
屏幕上表达出来,并立刻在终端上修改,直至满意然后定稿;表演艺术也可以在屏幕上预演,
服装、道具、布景可以用计算机仿真表现;计算机动画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各种工艺美
术和工业产品的设计,都可以按以上方法办理。
       
电子印刷出版和发行:初级的电子排版印刷已经实现,不再使用铅字。还要进一步实现
手稿、声音的自动识别输入,以及计算机翻译和辅助翻译。发行方式,可以印成书籍或制成
光盘等分发,也可以直接发给订户终端,或进入远程图书馆数据库供用户调用。光盘书籍、
期刊和新闻报纸也将十分普及。
       
电子医疗和保健:人们无需到门诊室就可以得到诊断,在必要时还可以远程会诊,和得
到符合个人具体情况的保健咨询。
       
电子、电视游戏:寓教育于娱乐。各种多人的游戏,围棋、象棋、桥牌等也可以在远距
离之间通过屏幕进行。
       
科学实验和学术活动:科学实验是三大社会实践之一。还要交流大量的知识信息,计算
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科技信息运作是大量的,测量仪表仪器以至极大型的实验
装置实验系统,还仅是一部分。
       
这样的系统建成以后,当然也可以用于经济生活中。人们办公、办事可以足不出户。这
样既可以减轻交通拥塞,减少能源消耗,也可以解决职工两地分居及兼顾子女问题。个人减
少旅途劳累,节约时间与费用,转而增加文化、教育和娱乐的时间。
       
社会上的许多经济活动,国家经济规划调度,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企业间一切经济交往,
银行与金融业务,企事业管理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除此以外,还可以考虑国防部
分需求,以及生产遥控作业要求……
       
实际上文化享用方面,每个享用者也可以是供应者。超高速的信息基础结构,将主要为
新的文化信息服务所占用。
       
罗沛霖强调,尽管文化运作手段将有很大进步,但只有健康进步的文化信息内容,才能
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
       
罗沛霖说他预见到未来社会这一部分具体现象,比许多未来学家所描绘的未必就丰富很
多。他特别强调的是,把信息化产业革命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他指出,语言走向完备,文字
形成体系,印刷机的出现,电子技术的应用,是文化运作发展史中的四个伟大的里程碑;文
化运作领域的新产业革命,最后将引向文化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牵引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