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沛霖虽然被隔离审查,也只批判过两次,规模都不大。主要是写材料,有自己的检查
交代,也有给别人写的证明。空闲时间,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以前,他只是读过二三
十篇。这次,他不仅全部读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篇,还读了多遍。他对毛
泽东关于哲学的几篇著作,格外有兴趣。他认为,像《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
战争的战略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都很精辟。通读《毛泽东选集》,
罗沛霖了解了许多历史上的细节,也懂得了党的许多政策。
       
杨敏如在被隔离审查期间,除了写交代材料,就是参加劳动。被隔离审查的有那么多人,
杨敏如的脸皮也厚了,日子还不觉难过,只是想念家人。就这样过了十一个月,杨敏如被批
斗了一次,看样子是要解放她了。这时,四机部来了两个人,其中有一名军人,他们是来找
杨敏如的。军人说:
       
“听说你的问题已经审查清楚,就要解放了。我来问你:你是想跟罗沛霖划清界限呢,
还是想和他同归于尽?”
       
杨敏如听了,大吃一惊。她还以为罗沛霖已经没事回家了,怎么问题这么严重。于是,
她哭了起来。军人喝道:
       
“哭什么?形势大好。”
       
杨敏如擦了眼泪,说:
       
“我既不想和罗沛霖同归于尽,也不想和他划清界限。他到底有什么问题?”
       
军人一时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什么,只是进行讽刺,说罗沛霖是洋博士,混入革命队伍
等等。杨敏如听到这些,觉得很不是滋味,几乎忘了罗沛霖再三嘱咐的话,她说:
       
“同志,我对‘最可爱的人’一向敬重,你这么讽刺挖苦,可太令我失望了。”
       
军人一听,立时脸红了,他有些恼怒,厉声说:
       
“罗沛霖是什么人,我还不能讽刺吗?为什么他在上海交大毕业后,去广西当国民党军
官?”
       
“这我知道。”杨敏如说,“他是为了逃婚……”
       
“不许你扯别的。”军人插断杨敏如的话说,“要讲政治上的原因。罗沛霖离开延安到
重庆,中间遇上麻烦,怎么逃脱的?”
       
“这我也知道。”杨敏如说。
       
“你怎么知道罗沛霖对你讲的是实话?”军人说,“今天晚上,你要揭发他,写一夜。
如果不老实,明天就别打算解放了。”
       
杨敏如回到宿舍,一夜未眠。她想,罗沛霖脾气性格,是那样倔强,不知怎样捱过这样
长时间的隔离审查。但有一条她还是放心,就是罗沛霖一定不会自杀。现在,她牢记罗沛霖
的嘱咐,不能和群众对立,因此,四机部要的材料,她还是要写。但是她认为罗沛霖没有问
题,写什么?她只好把罗沛霖的经历,分条写出来。她写了近百条,第二天早晨交上去。学
生连长见了杨敏如,斥责说:
       
“你这是什么揭发?纯粹是在美化罗沛霖。”
       
但杨敏如还是被解放了。她回到家里,实在难过。罗沛霖没在家,他们已经十一个月不
见了。母亲见了她,第一句话便说:
       
“你以后听毛主席的话吧。”
       
杨敏如听了,不免感到委屈,心想:我几时不听毛主席的话了?她不便和母亲争辩,母
亲这样说,也是出于好意。何况,她的处境仍然不好,名义上虽然不再被隔离审查,实际上
还是不能回家。她只有一个星期的假,就要去山西临汾北师大分校劳动,离家就更远了。为
了给家里多留些钱,杨敏如什么也不买,带上被隔离审查时的行李就上路了。
       
在杨敏如去干校不久,罗沛霖也被解除隔离审查。但是,他的问题还不算完事,组织生
活仍然没有恢复。过了几个月,林彪发布一号令,罗沛霖被下放到河南叶县干校劳动。临行
前,他给杨敏如拍了一个电报,想让杨敏如回京见上一面。但是杨敏如在干校是被监督改造,
不便回京。她给罗沛霖回了电报,电文写了一句毛主席语录:要斗私批修。
       
罗沛霖去干校四个月后,被宣布解放,他的日子要比杨敏如好过得多。他帮厨,做电工,
闲时还做些木工活,做收花生用的耙子,给同事们打制小板凳。他经常写信给杨敏如,还给
杨敏如寄收音机和书籍。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诤告诉罗沛霖,当年要他离开延安去大后方的内情:那是由于罗沛
霖曾在广西工作过,因此当时电询广西地工部门,有无关于罗沛霖的情况。地工部门回电说:
广西有一个叫王公度的托派、特务,请注意罗与王有无关系。这些,都无法做出结论。王诤
没有多谈,他还在被审查中,罗沛霖也不便多问。
       
在干校,罗沛霖虽然暂时无以贡献力量,但他还是乐观的,每当听到国家一些值得欢呼
的大事,他都是欢欣鼓舞的。卫星上天,他写诗庆贺。庄稼丰收,他对干校战友劳动的成果
也是欣喜不已:
              
伏牛山麓彩云明,
              
带绕晖河一派雄。
              
稻密菽稠千亩熟,
              
薯肥瓜硕满堤青。
       
1971年,杨敏如所在的北师大临汾分校忽然宣布:凡在这里住满二年者,可以回京。杨
敏如听后,高兴极了。她不像有些人那样,明明想急于回京,却还要装假,表示非要在农村
呆一辈子不可。杨敏如则明确表示,她要回家。
       
杨敏如到家看见母亲黄瘦,身体有病,于是找了老同学给母亲检查了身体。经过慢慢调
理,母亲渐渐恢复了健康。罗沛霖还在河南干校,虽然解放,却仍然未恢复组织生活。罗晏
在陕西武功,那里没有无线电方面的工作,她一个人住在贫农家里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她不
想在那里教书,去唯一的电站要走很远的路。这令杨敏如很不放心,她想来想去也没有办法
改变女儿的环境,便到李瑞家求助。她不敢求助李瑞帮助把女儿调回北京,只是说可不可能
换一换工作。李瑞当即写了一封信,叫罗晏到宝鸡去找四机部一家工厂的厂长。杨敏如看到
信上写着,罗沛霖已解放,并恢复组织生活,便赶紧对李瑞说:
       
“这不是事实吧?”
       
“要这么写。”李瑞说,“老罗有什么事?没问题的。”
       
李瑞的话,让杨敏如放宽了心。不久,干校让罗沛霖回家过春节,他和杨敏如分别已三
年半,屈指算来,他们自从相识,虽然分别多次,也只有这次时间最长。1937年7月分别那次,
到1940年夏天在重庆见面,也仅三年时间,但那毕竟是战争年代,关山阻隔,是非常时期,
可以理解。1948年9月分别,罗沛霖去美国留学,也仅两年时间,因为路途遥远,越洋跨海,
非常不便。而这次分别,则是在和平岁月,有时他们还是近在咫尺,却不能见上一面,哪怕
是说上几句话,甚或是相互默默地望一眼也好。唉唉,三年半的分别,毕竟已经过去,他们
终于又见面了,自然非常高兴。但是,罗沛霖的组织生活还没有恢复,过了春节,他还要回
到干校去。杨敏如记起李瑞说的话,罗沛霖没有什么事,于是她便鼓励罗沛霖去问一问恢复
组织生活的问题。罗沛霖尽管发怵,但因为事关政治生命,他还是硬着头皮去部里问了干校
校长。
       
“怎么,你的组织生活还没有恢复吗?”校长显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说,“该恢复了,回
去就给你办。”
       
1972年初,过完春节,罗沛霖回到河南干校后恢复了组织生活。4月,他被调回四机部。
在干校,他先后帮厨三个月,做电工三个月,种了两茬稻子、两茬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