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沛霖繁忙地工作着。他是不能闲着的,工作越是繁忙,他就感到越是充实,并不觉得
劳累,而是感到愉快。
       
在二机部十局,他负责与基础及民品有关的科学技术工作,联系国家科委、科学院和大
专院校,致力于密切产业界与科学界的沟通。
       
早在1956年编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期间,电子行业的一些专家主张把各部门的专家、学
者联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有权威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组织和推进全行业性学术
交流活动。电子技术应用范围极广,除去集中用于通信、广播、雷达、计算机等行业以外,
几乎哪个行业都用电子标志其现代化的程度。所有科学研究的各行各业都要用一些电子原理
的仪器和自动化设备,有的主要试验设备,粒子加速器和射电天文望远镜等,就是依靠电子
原理制造的。后来,由计算机、通信、电视、信息库(数据)及信息服务业、光盘等电子出
版业各行业高度发展和彼此融合,形成所谓网络化或称数字(位)化、信息化的大变革,就
更是在渗透到几乎社会的所有方方面面,达到无孔不入的状态。至于电子工业,则要为所有
这些行业提供装备,提供基本构件。电子科学的研究也是涉及物理、数学以及化学、生物等
的深入应用,已形成了许多专门的应用科学学科。因此,电子方面的专家很多,并且分散在
许多行业。因为罗沛霖在编制科学规划期间的积极活动,跨到各产业界和学术界,熟悉各方
面专家和领导干部,在成立中国电子学会的呼声中,自然也就被委托做具体组织的工作。经
过罗沛霖的奔走,由王诤和邮电部副长部王子纲牵头,6月9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中国电
子学会筹备会议,确定了筹备委员会人选,由王诤任主任委员,王士光、林爽、孟昭英、马
大猷任副主任委员,罗沛霖任秘书长。
       
但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接着又是反右倾运动,社会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一时都停止了。
因此,中国电子学会的筹备工作,也实际上陷于停顿状态。
       
二机部十局转为三机部十局前后,罗沛霖仍然担任副总工程师,经常参加各种有关电子
科技工作会议。1962年初,他去广州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发展工作会议。聂荣臻要求各组组长
都由专家担任,罗沛霖任电子学组组长。这次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由聂荣臻主持。周恩来、
陈毅到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陈毅讲了国内外形势和科学工作问题。周
恩来在报告中特别阐述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他说:一方面,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过
去大多数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的确曾经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老根;新
培养出来的青年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容易接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因此,知识分子要警
惕自己,要继续进行自我改造。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有了很大进步,就是从旧社会来的知识
分子,经过十二年的锻炼,一般地说,也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是
积极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接受党的领导,并且愿意进行自我改造的,他们是属于劳动人民的
知识分子,不能把他们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待。当然,知识分子中还有极少数的人,至今
仍然保持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怀疑或不同意社会主义。但是只要他们服从国家的要求,从
事正常的劳动,我们就应该团结他们,给予合适的工作,使他们对祖国有所贡献。知识分子
的思想改造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往往要经过自己的科学实践,经过带有一些自己特点的
道路;因此要善于团结他们,争取他们,帮助他们 ,对他们的改造要求过高过急是不适当
的。陈毅历来豪爽健谈,他在讲话中干脆提出了脱帽加冕的口号,就是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帽子,加上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聂荣臻也在会议开头和结束的时候,讲了话。
       
他们的讲话,使科学家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的干劲和爱国的热情。
       
“帽子脱掉了,责任加重了。”他们说。
       
“是脑力劳动者了,自己人了,不能再作客人了。”他们说。
       
罗沛霖感到,正式成立中国电子学会的时机成熟了。还是在去年夏天,乘三年调整的前
奏,王诤、王子纲、刘寅和罗沛霖曾在刘寅家研究正式成立中国电子学会问题。现在,可以
正式成立了。于是,又经过一番准备,便在4月,召开了中国电子学会成立大会。王子纲任
理事长,孙俊人任副理事长之一兼秘书长,罗沛霖改任副秘书长之一。中国电子学会确定以
学术活动为第一中心工作,孙俊人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罗沛霖为常务副主任委员。
       
孙俊人自从在延安参加三局的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军事通信。罗沛霖在延安的时候,
孙俊人在通信学校当教员。罗沛霖离开延安后,过了一段时间,孙俊人调到通信材料厂,先
后担任过实验室主任、副厂长、厂长。后来三局成立技术研究室,由陆亘一负责,因为他身
体不好,孙俊人便调到那里,代理陆亘一负责研究室的工作,研究无线电设备,帮助通信材
料厂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解放后,他先是在通信工程学院当院长,后又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又转任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院长。1963年三机部第十局划出,成立四机部,王诤任部长,刘
寅、王士光任副部长。1965年国防科委所属第十研究院划归四机部,孙俊人任四机部副部长,
仍兼任第十研究院院长。他和罗沛霖长期做科技工作具体的组织领导,都深有休会: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要能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上。而要
提高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首先得缔造一支浩浩荡荡的科技队伍。成立中国电子学会,这个
中国电子行业的最高学术团体,对组织队伍,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会对科学技
术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他们感到肩负的责任光荣而重大,他们将要做出更
多不懈的努力。
       
1963年初成立四机部时,罗沛霖任科技司副司长。这一年底,他被派往古巴,应古巴工
业部长格瓦拉要求,偕同处长吕乃竹协助规划古巴电子工业建设。在古巴工作三个月后回国,
不久又率考察团赴英国参观仪表与自动化展览会,同时参观考察电子及计算机企业,探索技
术引进。又在瑞士作短期考察。回国后,建议召开并主持了电子工业微型化会议,开辟电子
工业微电子领域,并积极推进电子计算机第二代发展。
       
因为出色的工作,卓越的贡献,罗沛霖在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也是在这一年,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国电子学会工作再次停顿。直到1979年,才
又恢复活动,在大连召开了理事会及学术年会,刘寅任理事长,孙俊人任副理事长之一,罗
沛霖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