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慰人生》 第四章 雾中

第四章    雾 中

一    历险
二    党外布尔什维克
三    开展工作
四    月有圆时
五    突发事变
六    双婚仪式
七    酷热的夏天
八    再一个创新
九    抗战胜利
十    新的任务



        九        抗战胜利

        虽然,罗沛霖在中央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的工作很繁忙,但他每星期都去城里秘蜜开
展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进会的工作。孙友余已经在刘少文的直接领导下,担负起南方局的秘
密交通工作。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公开合法的企业作为掩护,因此便利用巴山石墨公司的业
务基础,由李文采、张哲民负责,成立了中国工业原料公司,作为开辟和掩护党的秘密交通
的主要机构。在注册登记时,孙友余对罗沛霖说:
        “大家商量,你也是股东。”
        “好。”罗沛霖说。
        “还要列名第一。”孙友余又说。
        “行吧。”罗沛霖说,他对党组织的安排,从来不讲二话。

        一天,罗沛霖正在厂里搞设计,突然听到街上热闹起来。接着便听到广播,日本侵略者
无条件投降了。罗沛霖也跟着厂里的职工们跑到街上去,只见人流滚滚,到处爆竹喧天。有
人举手高喊:“天亮了!”于是便有人学起雄鸡啼叫起来。互不相识的人,这时候也紧紧握
手,拍拍肩膀,甚至拥抱。还有些人联群结队,高声歌唱。
        胜利了!胜利了!为了夺取这个胜利,中国有几千万人献出了生命。罗沛霖真想向着街
上的人群讲说:如果不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凭着国民党军
队,不知溃退到哪里去了,怎么会有今天的胜利!
        他没有再回厂里,而是直接回到家去。南开中学正放暑假,他不知道杨敏如母女是不是
得到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的消息,他要赶紧回去告诉她们。当他赶到家里的时候,孙友余几乎
和他同时赶来了。孙友余每次到这里来,总是先恭恭敬敬地和杨敏如的母亲说上几句话。自
从罗沛霖和杨敏如有了一个小男孩罗昕,他还要亲热地抱一抱孩子。这次也不例外,一进门
就喊起来:
        “伯母,知道了吧,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
        “知道了,知道了。”杨敏如的母亲说,“这不,我和敏如抱着孩子,刚从街上看热闹
回来。”
        “是啊,整整五年了,尽管你们生活并不富裕,有时甚至还很困难,您却从来也没有向
我们提过那笔钱的事。”孙友余说,“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忘记啊!是在我们困难的时
候,您慷慨支持了我们。去年建南回延安,还特别嘱咐我,一定不能忘了这件事,一定要永
远记住伯母的恩情啊!”
        杨敏如的母亲只是微笑着,没有说话。
        这时,孙友余从口袋里掏出了两个小金锭,标准的一两重一个,用两个手指捏着,说:
        “伯母,这个东西交给您,这不是还帐,如果还帐,那时的六万元,就是几百两黄金,
加上几年的利息,那该是多么大的一个数目。这个东西,只能说明我们记着这件事情,也算
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吧。”
        “这个东西,我不能收下。”杨敏如的母亲说,“虽说抗战胜利了,我知道你们仍然有
困难,你还拿着,有用着的时候。”
        “伯母,您不收下,您就是嫌少,您就是对我们有意见。”孙友余说。
        “好,好,我收下。”杨敏如的母亲说,“这东西就放在这里,你们遇到过不去的时候,
就再把它取走吧。”
        孙友余把小金锭交到杨敏如的母亲手里。杨敏如的母亲说:
        “快去和沛霖谈你们的正事去吧,我给你们做饭。抗战胜利了,我们要好好地庆祝庆祝!”
        “我还得抱抱罗昕。”孙友余说着,就把罗昕抱了起来,还不时地往高举一举,“抗战
胜利了,快往高里长吧,长高了,长大了,也像你爸爸一样,当电机工程师。你爷爷也搞电
讯,你们是电讯世家啊!”
        杨敏如母女,知道孙友余每次来,都是有事找罗沛霖,便赶紧把孩子从孙友余的怀里接
了过去。孙友余也就跟着罗沛霖进了他常去的那间小屋。他对罗沛霖说,他刚从徐冰、刘少
文那里来,南方局指示,抗战胜利了,可以在科技界恢复公开的组织活动。
        于是,他们又找张兴富、高昌瑞、李文采、张哲民商议,以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进会原
有骨干会员为基础,成立中国建社。在都邮街太平洋药房楼上中国工业原料公司召开了有十
余人参加的筹备会,商定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进会骨干之间,仍然保持隐蔽联系,中国建社
作为公开团体,在科技界积极发展会员,对象不限于青年。

        虽然抗战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但是中国却面临着一场内战的危险。还是在抗战胜
利之前,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就讲了,即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
败了,在中国人民面前也还是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
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
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由于世界民主舆论和中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内战
政策,他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还请美国驻国民政
府大使赫尔利到延安劝说。虽然事实上国民党的军队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解放区的武力进攻,
但毛泽东却冒着一切可能发生的不测杀机,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
谈判。
        因为孙友余去上海安排工作,一天,由张哲民来通知罗沛霖,经刘少文安排,毛泽东要
接见他和李文采、张哲民。于是在黄昏的时候,他们分头来到红岩村。在延安的时候,罗沛
霖曾经不只一次见过毛泽东,但那都是在街上或是听毛泽东作报告,个别接触谈话这还是第
一次。因此,他的心情很激动,也不免有些紧张。刘少文分别向毛泽东介绍了他们。当介绍
罗沛霖时,毛泽东说知道,曾听王诤汇报军委三局若干技术人员撤到大后方情况。并鼓励罗
沛霖向知识分子介绍在延安的经历,解除他们对共产党的顾虑。罗沛霖听着,感到非常亲切,
紧张的心情立时松快起来。接着,他和李文采、张哲民向毛泽东汇报了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
进会的活动情况。毛泽东听了以后说,要团结好知识分子,科技人员要与工人密切联系合作。
他还听说李文采曾搞过钨铁合金的工作,便问起钨的用途。谈到江西钨矿很丰富,在江西苏
区时期,曾用以换取食盐。钨的用途很广,将来还可换取外汇,应积极开发利用。
        谈话结束以后走出来,李文采说:
        “毛主席的头脑非常敏锐,听到我搞过钨铁合金,立即问起钨的情况。”
        “我在延安听过毛主席的报告。”罗沛霖说,“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明确
有力,人们都爱听毛主席作报告。”
        晚饭后,罗沛霖搭坐周恩来进城的车,从红岩村到曾家岩,他是在半路上下车。周恩来
嘱咐他,要提高警惕。这使他记起,皖南事变时,徐冰让孙友余约他去曾家岩,听讲皖南事
变情况介绍。离开的时候,也是周恩来提醒他注意,外面特务多有布置。那次,他也是坐的
周恩来的车,是徐冰有事进城。他们出了胡同口才上车,鱼贯而出,司机走在前面,他走在
中间,徐冰走在后面,保持二十步左右的距离。罗沛霖看到,司机走出门的时候,正有一个
人进到胡同口来,又忽然转出,这人可能就是特务。当车开到半路没有人的地方,罗沛霖才
下了车。他曾多次到曾家岩去,每次出来,都是用各种方法躲避特务的跟踪。
        罗沛霖的这些活动,他是从来不对杨敏如讲的,杨敏如也从来不问。但毛泽东的这次接
见,罗沛霖却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告诉了杨敏如。杨敏如也为罗沛霖在重庆被毛泽东接见,
而感到欣喜不已。

        杨敏如到重庆以后,一直在南开中学教书,先是教英文,后是教国文。1945年,柳亚子
夫妇住在他们的儿子柳无忌家。柳无忌是中央大学外语系教授,是杨宪益的朋友;夫人高霭
鸿在南开中学教英文,是杨敏如的同事。罗沛霖和杨敏如常去拜访柳亚子。杨敏如还把自己
手抄的《远梦词》、《红蕤词》、《月弯环词》,送给柳亚子请他指教。罗沛霖每次去,多
是跟柳亚子谈时事。柳亚子曾为他们写诗道:

              邺下江东几霸才,
              杨家有女入怀来。
              便追漱玉终文弱,
              要学荪荃作党魁。
              徐淑秦嘉原小技,
              罗兰玛利托良媒。
              相期同梦鸡鸣夜,
              起拨寒炉未死灰。

        在毛泽东访柳亚子后,一天罗沛霖和杨敏如去看望柳亚子,在他那里见到咏雪词《沁园
春》。回到家来,罗沛霖和杨敏如还在兴奋地谈论毛泽东的这首词。杨敏如非常赞赏,连声
说:
        “太好了,太好了!”
        在延安,罗沛霖只是听人说过,毛泽东才华过人,不仅文章写得好,还能作诗词,但他
始终也没见过。在柳亚子家里,还是他第一次读毛泽东的诗词。他说:
        “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卓越的文学家,伟大诗人。这首咏雪词,
真是风调卓绝,文情并茂,气魄至大,令人叹为观止。”
        “这只有伟大人物才能写出。”杨敏如说,“从漫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写起,从长城内外
到大河上下;从妖娆多娇的壮丽山河,到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从景到人,从古到今,归结
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涵深奔放,大气磅礴,这是唐宋词中所没有的,可谓雄视千
古。”
        从咏雪词,罗沛霖又想到毛泽东留给他的深刻印象:平易亲切,却又伟岸不凡。文如其
人,这首咏雪词也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人格,英雄气派。
        这首词后来在《新民报晚刊》发表,用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毛词·沁园春》。

        此后,罗沛霖除了在中央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做工程师,社会活动也更加繁忙。中国
建社的筹备工作,常常是在南开中学津南村他的家里进行。他还为中国建社起草了章程。
        1946年2月,中国建社在重庆青年会召开成立大会,推选罗沛霖、李文采、张哲民为常
务干事;确定了各地筹建分会的联系人;通过了中国建社的章程。中国建社的宗旨是:“联
合热心民主建国的科技人员以砥砺学术,提高科技知识,培养操守,创造成绩,互相帮助,
合力发展科技事业,推进建国工作。”
        中国建社成立之初,有社员六十余人,主要在重庆,沙坪坝是社员较多的地区。在昆明
成立分会,有十余人参加。在成都、宜宾、贵阳等地也有分会。
        随着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由重庆转移到南京、上海,徐冰回了延安,接替他领
导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进会和中国建社的刘少文,以及中国工业原料公司也奉命转移到了上
海。中国工业原料公司在天津设立了业务管理机构。中国建社计划在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
积极开展活动,广泛吸收成员。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很快就撕毁了毛泽东在重庆签订的《双
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建社的许多成员又都处在迁移调动
之中,因此,积极发展中国建社的计划,只能被迫改变。各自就地开展活动,分处各地的骨
干之间仍保持一定联系。
        留在重庆的,坚持小范围活动,每两周在南开中学津南村罗沛霖家中聚餐,由张兴富传
达最新政治信息。到1947年初,因为人员陆续离开重庆,才停止了活动。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上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