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慰人生》 第四章 雾中

第四章    雾 中

一    历险
二    党外布尔什维克
三    开展工作
四    月有圆时
五    突发事变
六    双婚仪式
七    酷热的夏天
八    再一个创新
九    抗战胜利
十    新的任务



        八        再一个创新

        上川实业公司的经营,实在艰难。国民党在搞汽车和坦克,看上川实业公司电机厂和机
器厂的设备不错,便强行买了过去,作为他们的修配基地。资方上海银行,也觉得办工业不
如做生意好。因此,罗沛霖便没有了工作。这时,孙友余向他传达组织意见:
        “你已结婚,有家庭负担,脱产不好办,还要再找工作。”
        罗沛霖听说,胡光镳与政府合作,搞了个中国兴业公司,主要是炼钢。原来的中国无线
电业公司只剩下一个车间的规模,作为部分股金,参加进去,成为中国兴业公司的电讯厂。
因为王端骧早已离开,去了资源委员会的中央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梁翕章又和沙千里去
搞建国机器厂,这里自然很缺少技术人员。现任厂长陈厚封,原在小学和罗沛霖同学,后来
在上海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同事相处很好,这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接受了罗沛霖去
做工程师。
        中国兴业公司电讯厂,已不像当年上海中国无线电业公司那样兴旺,不仅没有曹昌、王
端骧,也没有姜长蕃、梁翕章,虽然罗沛霖回来了,技术力量仍然明显不足,也就没有什么
正经生产任务可干。在此期间,资源委员会准备派遣王端骧到美国去,继任中央无线电器材
厂重庆分厂职务的马师亮,也是上海交大电机系毕业,和王端骧同年。姜长蕃从桂林到这厂
里,任工务课课长,负责生产、设计和检验方面的工作。他见罗沛霖虽然有工作,但却没有
多少事可做,这对一名青年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件苦闷的事。于是,姜长蕃便找了马师亮,
想把罗沛霖介绍到中央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来。他对马师亮说:
        “你还记得罗沛霖吗?”
        “记得。”马师亮说,“也是我们交大的同学,和你同班吧?”
        “是。”姜长蕃说,“我们是南开中学同学,同在一个无线电社活动。交大毕业后,还
一起在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共过事。”
        “我见过他,在武汉,王端骧家里,为他送行,他要去延安参加八路军。”马师亮说,
“前年我又见过他,在贵阳,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他宣读了一篇关于变压器的论文,有
水平,受到与会人员的普遍赞扬。”
        “那是他在上海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工作期间创造的。”姜长蕃说,“我非常了解他,在
工程技术方面,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至少比我要高出一头。”
        姜长蕃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想看看马师亮还有些什么反应。
        但马师亮却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还没有猜出,姜长蕃找他谈起罗沛霖来,究竟是什么
意思。
        “罗沛霖现在中国兴业公司电讯厂,可是没有多少事可做。”姜长蕃说,“他想来中央
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工作。”
        其实,马师亮也已大致猜出姜长蕃找他谈罗沛霖的意图,他何尝不想吸收罗沛霖这样高
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到厂里来。可是,作为一厂之长,他不能不考虑,罗沛霖去过延安,可
能招致麻烦。他没有正面回答姜长蕃的话,只是问了一句:
        “罗沛霖是否和延安仍然保持联系?”
        “已无联系。”姜长蕃说,“罗沛霖是在一种抗日爱国的情绪激动之下去延安的,是在
那里的通信材料厂当工程师,他给我和王端骧分别写过信,请求支援。王端骧还发动中国无
线电业公司职工募捐,买了一些器材交给八路军办事处转去。我在桂林买了些书籍,直接交
邮局寄给了他。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大家都是做些抗日的工作,不算什么事吧?”
        “那是,那是。”马师亮说。他和姜长蕃虽然才仅仅相识两三个月,但姜长蕃却给他留
下了很好的印象,待人真挚热诚,做事踏实认真。因此,姜长蕃说什么事情,马师亮总是相
信不疑。现在姜长蕃谈起罗沛霖的工作问题,马师亮自然也要认真考虑。他已经有了这样一
种感觉,姜长蕃往往是抓了技术,就抓不了生产,产品总不能按时交货。如果罗沛霖来了,
担负起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设计工作,会对推动生产有大好处。这样,姜长蕃也就有更多时间、
更多精力,用于改进生产、提高效益。而且,姜长蕃和罗沛霖又是同窗好友,两个人合作不
会有问题。但是,因为罗沛霖是从延安回来,他怕担当政治责任。
        姜长蕃没再说什么,他等着马师亮究竟怎样表态。马师亮说:
        “容我再考虑一下,好吗?”
        “好。”姜长蕃说。他心想,有门,马师亮没有拒绝,再做些工作吧。
        一天,马师亮接到一个请帖,约他吃饭,署名罗容思。他不知道,罗容思是谁。下午快
下班的时候,姜长蕃告诉他,是罗沛霖请他吃饭,同时也是为王端骧到美国去送行。
        饭是在沙坪坝的一个饭馆里吃的,饭桌上没有谈罗沛霖到中央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工
作的事。饭后,姜长蕃留下陪罗沛霖结帐,王端骧和马师亮先走了一步。路上,王端骧对马
师亮说:
        “罗沛霖从延安回来后改名罗容思,心想进重庆分厂,我因为他是从延安回来的,一直
没敢答应。”
        “姜长蕃也对我讲了,罗沛霖想来重庆分厂。”马师亮说,“我也因为他是从延安回来
的,一直还在考虑。”
        “要说,罗沛霖的确是个人才。”王端骧说,“人很聪明,技术上有一套,如果进厂,
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我也这么想。”马师亮说,“在贵阳开会,一听他宣读论文,我就认为罗沛霖这个人,
行。可是……”
        “是呀,就是这个延安问题,真是让人下不了决心。”王端骧接着马师亮的话茬说,
“我还不像你,和罗沛霖只是认识而已,答应与不答应他进厂,都关系不大。我和他在一起
共过事,关系也好,他刚来重庆,还是奔我而来,住在我那里。可是,我连他的工作都安排
不了,心里总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有违朋友之道。不过看来罗沛霖倒也没有什么不满,还
给我送行。”
        “看吧,要不就让他来吧。”马师亮说,“姜长蕃那里还等着我回话呢。”
        终于,马师亮还是答应罗沛霖来中央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工作。姜长蕃似乎比任何人
都高兴,他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罗沛霖,他又要和罗沛霖在一起工作了。

        罗沛霖进厂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生产一百瓦多波段发射机。这种发射机比较复杂,
还要自己制造许多元件。罗沛霖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并且在他的倡议下,由他和技
术员一起设计了一种制造螺母的专用工具,解决了厂里自制螺母的大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好几倍。罗沛霖还对模具车间提出不少建议,改进了模具车间的工作。他还参加了中国电机
工程师学会年会,提出压缩载波功率双边带体制,创造了逆电流稳压电源,并完成了理论分
析。
        一天,姜长蕃问马师亮:
        “厂长,罗容思干得怎么样?”
        “好。”马师亮赞叹说,“有办法,有水平。他在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年会上提出的逆
电流稳压电源问题,是中国无线电工程技术的一个创造性成果。”
        姜长蕃为同窗好友干得出色,颇感欣慰和自豪,于是便说:
        “我不是夸张,现在我们这些搞设计的,罗容思一个人能抵得上几个。”
        但是,也有人向马师亮反映:
        “罗容思从延安回来,你用他就不怕?”
        “他从延安回来,是左派,这和我没关系。”马师亮说,“我用他,是搞技术。”
        话虽是这么说,但马师亮对罗沛霖也还是一直悬着一颗心,总担心会在政治上出什么事,
于是便把罗沛霖的活动严格限制在技术范围之内。罗沛霖在厂里也是小心谨慎,尽量发挥自
己的技术专长,在设计室搞设计工作。
        有一天,罗沛霖正在楼上办公室工作,突然听见楼下一声枪响,这让他大吃一惊,不知
究竟出了什么事。他不免有些紧张,心想不会是国民党特务来抓人吧?但他马上又让自己的
心情平静下来,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有一个工人惊惶失措地跑到楼上来,报
告说:
        “姜科长打死了。”
        “是谁打死的?”罗沛霖问了一句。
        “自杀。”那个工人说。
        罗沛霖和人们赶紧去到楼下,只见姜长蕃倒在血泊中。姜长蕃是自己用步枪,口含枪口,
用脚蹬扳机,打破脑袋。罗沛霖心里非常难过,禁不住泪流满面,多么好的一个人,就这样
结束了生命。在过去的一些日子里,罗沛霖和姜长蕃经常在一起谈心,罗沛霖非常了解,姜
长蕃是多么爱国,他对国民党极为不满,对中国的前途没有坚定的信心,最近几个月特别沉
默。过去在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工作期间,姜长蕃曾较长时间在桂林出差,收入颇丰,他便把
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捐给了《新华日报》和《大公报》,还买了新出版的科技书籍寄给在延
安的罗沛霖。姜长蕃患有严重的鼻窦炎,经常头痛,这可能更加重了本来因为政治形势而产
生的悲观情绪。经厂医鉴定,说姜长蕃个人情绪不好,造成精神异常,走上自杀道路。
        对于姜长蕃的自杀,罗沛霖感到非常可惜。他回忆,在此之前,姜长蕃曾经向他讲过,
国民党军队阻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湘桂肯定溃退,大后方也将不保,中国就完了,情绪非常
悲观。本来,他可以向姜长蕃讲些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胜利,也许能够挽救住这一个善良的
生命。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姜长蕃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
良的灵魂。他无负于国家民族,也无负于亲朋好友。尤其是对于罗沛霖,姜长蕃是视如手足,
亲如兄弟。他竟然这样离去了,罗沛霖是非常怀念的,也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祝愿他在九泉之
下安息吧。
        在姜长蕃死后,马师亮派了赵元良兼职接替姜长蕃的工作。赵元良也是交大毕业生,比
姜长蕃和罗沛霖早一班,待人非常诚恳。不久,又来了和马师亮同班的蒋葆增,他是资源委
员会电工二厂创建时的主要技术人员,清华留美,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生,正义感很强,个性
也相当强。他本来在广西大学做教授,因国民党军队在桂林败退来到重庆,接替了赵元良兼
任的工务课长职务。罗沛霖仍当工程师,并任工务课副课长,还是负责设计工作。他和赵元
良、蒋葆增以及马师亮,都相处很好。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上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