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无线电器材厂改为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迁移上海。同时,成立南京厂和天津厂。
南京厂以昆明分厂为基础,天津厂以重庆分厂为基础。重庆分厂部分人员由马师亮带领前去
天津,以日本人的升恒机器厂为基础,改建为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天津厂。罗沛霖因为要主
持即将交货的十台一千瓦电报发射台的技术与生产,暂留重庆,并代理工务科长。
       
这时,厂里工人参加到重庆工人要求复员还乡费用的洪流之中,举行了罢工。代理厂长
赵元良让罗沛霖作为厂方代表与工人谈判。就在这时,孙友余从上海来到重庆,罗沛霖便问
他:
       
“厂里工人罢工了,怎么办?”
       
“说话只好站在厂方方面。”孙友余说,“首先是避免暴露,防止牵连。”
       
重庆的许多工厂,多是在抗战开始后由上海、南京等地迁来,抗战胜利后,许多工厂工
人复员,发一笔复员费,工人即可自选出路。中央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没有解散,也就没
有发放复员费,工人有意见,举行了罢工。所有机床都停了,在车间里,工人们集在一起,
要求发放复员费。罗沛霖首先要求工人复工,抓紧时间完成生产任务,工人代表不干。赵元
良给在天津的马师亮打电报,让他回来处理罢工事件。
       
马师亮乘飞机回到重庆,决定关闭车间,并约来国民党社会部参与,采取分化工人的策
略,组织倾向厂方的工人,按厂方条件领取还乡费用,准备出现斗殴现象。罗沛霖劝说马师
亮:
       
“无论如何,也要和平解决。”
       
“我也只能这样,没其他出路。”马师亮说。
       
“要想得长远一些。”罗沛霖说,“形势变化很快,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但现在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马师亮说,“现在我当厂长,共产党来了你当厂长。”
       
“别这样说。”罗沛霖说,“只要你做好事,解放后仍会受到重用。”
       
最后,马师亮找到了重庆市国民参议会中几个所谓工人代表,作了调解,在复员还乡的
待遇上,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复员还乡的工人上船走了,留下的工人便也复工生产。
       
罢工事件以后,赵元良调天津厂,由蒋葆增代理重庆分厂厂长。到1947年初,罗沛霖主
持生产的十台一千瓦电报发射台完成,蒋葆增去上海总公司请示结束重庆分厂,迁去天津事
宜,由罗沛霖代厂长职务。当日清晨,蒋葆增坐车去机场。罗沛霖还在南开中学家中,忽然
厂里有人坐黄包车赶来,报告说厂里着火了。罗沛霖赶到厂里,一看厂里冒起很大黑烟,一
座主要厂房及仓库起火。消防队已经来了,总算把火灭掉,但主厂房百分之九十已被烧掉。
国民党重庆卫戍司令部派一名少校军官来调查,罗沛霖介绍了起火情况。少校军官问:
       
“你知道有一种东西只有烟头大小,投向那里,几小时后就会烧起来?”
       
“不知道。”罗沛霖说。
       
“共产党有这种东西,可能是共产党烧的。”少校军官说。
       
罗沛霖明明知道这不是共产党干的,但他现在不便和这个少校军官争论,也就没再说什
么。
       
公安部门也来厂里找人谈话。罗沛霖很紧张,他想,这很可能是国民党特务纵火,栽赃
共产党,应该尽快设法化了此事。厂里在城内有业余电台,罗沛霖便赶快跑到城里,叫通上
海,找到蒋葆增,让他赶快想办法。总公司代理总经理颜任光责成研究室主任蔡金涛,代表
公司会同蒋葆增迅即来重庆,并口头交代:“罗容思是从延安回来的,顶不住,你们要帮助
了掉此事件。”蔡金涛的调查报告归因于油纸自燃,报告了重庆有关部门。应交货的十部发
射台,是在另一厂房装配,未受火灾波及。
       
事件平息,生产任务完成,罗沛霖准备离开重庆。他来重庆将近八年,从延安来时是孤
身一人,现在离开是五人,杨敏如母女,儿子罗昕和女儿罗晏。来时罗沛霖二十六岁,离开
的时候他已经三十四岁,八年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重庆。后来,他再到重庆,作《蝶恋花·
渝州》词一首,抒写了他在重庆的工作和生活:
              云幕遮天星月掩,
              一唱雄鸡,
              霭霭晨曦浅。
              灭去层崖灯万盏,
              江头蓦现轮烟远。
              北地焰高魑魅散,
              南宇迟明,
              豺虎犹狂窜。
              回首自惭颅未断,
              万人血洒人间换。
       
最重要的一段人生是在重庆度过,罗沛霖不能不为之感叹。
       
他带着全家,乘飞机先到南京,杨宪益和杨静如已在那里工作。又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
见了公司总经理颜任光,表示感谢,说:
       
“多亏总经理派蔡主任和蒋厂长飞抵重庆处理火灾事故,才没有引起麻烦。”
       
“国民党机关也有人来找我,问厂里有些什么人。”颜任光说,“知道和这些人纠缠不
清,便给了一架厂里生产的收音机,这才不找了。”
       
“也让您受累了。”罗沛霖表示歉意地说。
       
“我问一句,你不要见怪。”颜任光说,“这火和你有没有关系?”
       
“您说呢?”罗沛霖反问了一句。
       
“我说没关系。”颜任光说,“有人问我们公司都有哪些突出人才,我首先提到的就是
你,你不会参与做这样的事情。”
       
颜任光留罗沛霖一家在上海住了两个月,休整休整,便乘船回了天津。这已是初夏,天
气很快就大热起来。一天,孙友余来到宁夏路罗沛霖家中,向罗沛霖讲了中国的目前形势:
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
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我们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
斗争。
       
“我这次到天津来,主要是传达少文同志的指示,交给你一个新的任务。”孙友余在讲
了目前形势后说,“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技术人才,要你设法出国赴美提
高。如能进工厂实习最好,若进入学校,得一个博士学位回来,也是共产党的光荣。”
       
“好吧。”罗沛霖说,“我来想想办法。”
       
马师亮已经去上海任总公司的总经理,赵元良任副总经理兼南京办事处主任,天津厂由
蒋葆增任厂长。于是,罗沛霖便到厂里找了蒋葆增,讲了他想去美国留学深造的事,看他会
有什么办法。蒋葆增表示支持。罗沛霖问:
       
“怎么办理呢?”
       
“你不是和钱学森很熟吗?”蒋葆增说,“他正在访问北平。”
       
“我还不知道。”罗沛霖说。
       
“你看报上,登了消息。”蒋葆增说。
       
于是,罗沛霖来到北平,去清华大学看望钱学森。恰遇叶企孙清钱学森和钱伟长游颐和
园,罗沛霖便也一同去了。
       
钱学森知道,罗沛霖在交大的学业成绩,有时很高,有时却比较一般。他现在麻省理工
学院任教授,了解这里入学要求分数很高,必须80分以上才能考虑。罗沛霖的学业成绩是70
多分,因此,钱学森建议罗沛霖还是去加州理工学院。
       
罗沛霖自然接受钱学森的建议,于是立刻让加州理工学院寄申请书来。加州理工学院的
申请书很快便寄来了,需要两个推荐人。罗沛霖想,钱学森是一个;蒋葆增曾在广西大学任
过教授,他也是一个。钱学森和蒋葆增都给罗沛霖写了很好的评语,钱学森写的是:我经常
对他敏感性有高度的感受。没提罗沛霖的学业成绩如何。关于在班上的学业成绩是在前5%、
10%、25%以内这一条,蒋葆增写的是:他是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前3%以内。
       
于是,罗沛霖便把填好的申请书连同几个学术成果寄给了加州理工学院。他是申请读硕
士学位,加州理工学院根据罗沛霖已有的科研成果,主动提出要罗沛霖直修博士学位。这是
一个特例,说明加州理工学院极为看重罗沛霖的科研成果:他在参加中国第一个十千瓦中波
水冷管广播发射机的研制,负责完成其十五千伏整流电源总体及变压器的设计制造工作时,
提出的一套电源变压器、声频变压器和铁心扼流圈的统一设计理论与设计规范;和在研究电
子电路方面,创造了逆电流稳压电源,并完成了理论分析。加州理工学院在入学标准上,也
是极为严格的,对于不少申请念博士学位的,只同意念硕士学位,一般情况是降低申请入学
者的要求;而对于只有学士学位,没有读过硕士学位的罗沛霖,本人也没有申请读博士学位,
加州理工学院却主动提高其申请所读学位的要求,显然是那里的评审专家们,从罗沛霖的科
研成果和两位推荐人的评语中,觉察出了他潜在的创造性才华。
       
但是在1947年,国民政府未开放自费留学,因此罗沛霖也就未能成行。他也给在美国工
作的茅于恭和张大奇写了信,请他们帮助联系工厂,以便前去实习。茅于恭和张大奇相继回
信,答复说美国经济萧条,没有实习机会。
       
没有别的办法,罗沛霖出国留学或是进厂实习,都不能实现,只好搁置。
       
没想到,第二年春天,加州理工学院又给罗沛霖来函,重新建议他去读博士学位。这又
是一个特例,本人没有再提出申请,学校却主动提出建议,可见罗沛霖给加州理工学院的评
审专家们,留下了多么难以忘怀的印象。恰在这一年,国民政府开放了自费留学。但是因教
育部有规定,出国留学必须学业成绩要好,分数应在80分以上。因为罗沛霖大学考试的分数
属于中等,出国留学需要申请特批。他便找了教育部留学管理处,那里的负责人多半是杨敏
如在燕京大学时的同学,自然热情关照,帮助罗沛霖想办法,让他用科研成果申请特批。刚
好美国权威杂志《无线电工程师学会会报》寄来了罗沛霖的论文《逆电流稳压器及其理论分
析》的校样,他便拿了一份,连同申请书送给了教育部。
       
教育部次长杭立武,英国留学生,因为杨宪益认识他,罗沛霖便请杨宪益打听消息。不
久得知,杭立武把罗沛霖的申请材料交给了刚从美国回来的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萨本栋。萨本
栋审议后签了意见:此人研究成果不可多得,现在学校教师中也是很少见的,建议批准出国
留学。
       
于是,教育部批准了罗沛霖出国留学。他又到外交部办出国护照,需要保证书。赵元良
在南京,罗沛霖便去找了他。赵元良知道罗沛霖去过延安,对于当保人一事稍有犹豫,但还
是盖了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南京办事处的公章,并且盖上了他的私章。
       
在南京办完了一切出国手续,罗沛霖又到了上海。到美国去,要去天津美国领事馆签证,
需出示经济保证,罗沛霖便请马师亮帮助。马师亮便请资源委员会驻美国纽约办事处出一个
二千四百美元的信用证,给美国领事馆签证时看一下。实际上这二千四百美元是空的,罗沛
霖根本也没有想到美国后去领取。
       
罗沛霖出国留学,地下党组织拨款五百美元,其中现款二百美元。签证解决,几百美元
也能够到美国。船票是一百七十五美元。平日罗沛霖穿衣服很不讲究,这次出国,杨敏如母
女坚持给他做了身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