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如终于知道,罗沛霖确实是去的延安,参加了八路军。但这件事,罗沛霖在来信中
始终也没有明确说过,是她收到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的妹妹的来信,证实了罗沛霖的确切行
踪。妹妹在信中说罗沛霖参加了八路军,怕被敌人发现,这些话是用英文写的。她还在信中
鼓动姐姐,离开灰色的北平。杨敏如已经明显感到,妹妹再不是天津的那个女中学生,昆明
的抗日救亡运动很活跃,她已是追求进步的女大学生了,不愧是巴金作品热烈的追求者和闻
一多教授的学生。
       
哥哥在伦敦,也是声援祖国抗战的留英大学生中的领袖。1934年他赴英国留学,出国后
一直和罗沛霖保持通信联系。他给罗沛霖寄来过长诗述怀,回顾中国数千年文化,抒发爱国
的豪情。他还在给罗沛霖的来信中说,将来他们都要到“麦加”去,这个“麦加”指的就是
延安。当他得知罗沛霖已经到了延安,他是欣喜并为罗沛霖祝福的,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到
那里去。
       
哥哥对罗沛霖的好感,使杨敏如感到非常欣慰。罗沛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而
她对罗沛霖的选择,同样也是正确的。
       
罗沛霖写信告诉杨敏如,张大奇去了兰州电厂,他们的信,今后还是由张大奇在兰州转
寄。张大奇很谨慎,知道转信也有危险,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特意在邮局租了一个信
箱。忽然有一天,张大奇接到通知,叫他到警察局去一趟。他怕是罗沛霖的信出了问题。张
大奇有一个同学,和警察局有关系,便请他帮忙。可能是这个同学做了工作,警察局再没找
张大奇。
       
通信是极不方便的,罗沛霖的信先寄张大奇,由张大奇寄天津杨敏如母亲那里,再由母
亲寄给杨敏如。杨敏如几乎一两个月才给罗沛霖写一封信,也不能写什么心里话,连暗示的
话也不便写。但是,她的思念的情感却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强烈了。她手绘一张小画,画一朵
梨花寄去,寓梨花小院怀人之意。有时,她就把自己对祖国对远人的思念,写进词里。有《好
事近》二首:
                     一
              底事月弯环?
              底事湖山寒碧?
              且信阴晴圆缺,
              是人间痕迹。
              小楼红烛照冬青,
              尽是愁颜色。
              往事如烟似梦,
              有谁人知得!
                     二
              风雨自东来,
              红烛满堂都熄。
              浸水月寒星碎,
              是鸳鸯魂魄。
              拍堤凄急咽春潮,
              星月一时黑。
              荒野空林织雾,
              锁深愁千尺。
       
这里,杨敏如是既怀远人,又忧国事。她和罗沛霖都认为:人活着,要追求一个理想的
世界,这个世界人和人是平等的,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爱情,要服从这个理想;个人
的幸福,也要服从这个理想。国家危难,顾不了个人。此刻,杨敏如不但想不到将来的嫁娶,
就连如何见面团聚都十分渺茫。但是,信心还是坚定的,希望也是永远存在的。她期盼着抗
战的胜利,只有打败日本侵略者,她和罗沛霖才能团聚。
       
罗沛霖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小而言之,对待亲朋好友,大而言之,对待国家民族,他
有一颗单纯的心,一颗赤子之心。他对杨敏如的思念,在他的内心深处,是一股不息的泉水,
清纯洁净。每当在延河边散步,只要发现一颗好看的石子,他总是拣拾起来,带回住处。他
端看着石子,就想着送给杨敏如留作纪念,让她看到这石子,联想到延安的美丽。可是,连
写封信都这样困难,哪还能寄石子。尽管如此,他还是在散步时继续注意拣拾美丽的石子,
仍然带回住处。这样,美丽的石子在他的住处就越积越多,于是他决定进行处理。经过反复
筛选,留下他认为最好看的一颗。其余的怎么办?他也没有送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似乎
不应该送人;再说,他也担心有人会说这是小资产阶级意识。自然,他也没随便扔在什么地
方,他把它们又带回了延河边上撒落了。以后,他还是不改旧习,见到好看的石子,总是要
拣拾起来。多了以后,他又进行过一次处理。
       
他也收到了杨静如从昆明写来的信,和杨宪益从伦敦写来的信。他们在信中,都热诚地
表达了对延安的向往。杨静如还给罗沛霖介绍了搞美术的蔡若虹,他已到了鲁迅艺术文学院。
罗沛霖抽时间去看望了他。在第二次从西安到延安的路上,罗沛霖又认识了搞戏剧的张庚。
罗沛霖还在王家坪的一家饭馆里,请他们吃过饭。在延安,罗沛霖的称谓是工程师,他的津
贴可能是最高的,每月二十元,而蔡若虹每月八元。据说朱德的津贴,每月五元。在蔡若虹
那里,罗沛霖又认识了也是搞美术的华君武。罗沛霖常到鲁艺去,结织了延安文艺界的一些
知名人士。作曲家吕骥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窑洞里,曾招待罗沛霖听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
唱片。
       
但一到盐店子,就不像初到延安这些日子,有些余暇时间。重任在身,他不能有丝毫的
大意和懈怠。他要像作战一样,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全力以赴去攻克这技术的堡垒。他必
须集中全部的学识和经验,智慧和才华,心血和汗水。他要大胆创造,敢于革新;还要小心
谨慎,一个技术细节一个技术细节去钻研。他经常到车间去,和大家一起劳动。